发布日期:2025-07-04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发起的“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大会汇聚了千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专家学者。创新大会以“”为主线,通过圆桌对话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创新大会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重点报道,为会议主办地的科技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2025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将于7月11–13日在长沙举办,参会人员约800人(包括三十余位院士)。本次大会设置如下主题:气候变化与健康、生态农业、宇宙实验室、血管组学、以种适地与粮食安全、水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类脑智能与材料科学的融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健康智能模拟、器官再生与纤维化、昆虫基因组与适应性进化、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挑战和机遇、解码自然:eDNA技术的未来进化与生态智能转型、中西抗癌互鉴、矿山废弃地智能监测与再利用、地震监测及灾害防控、深空深海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挑战、异种移植的中国之路、创新药研发未来、全脑连接组与类脑智能计算前沿、
研究脑功能的机制、探索类脑智能,对于增进人类神经活动的效率,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提高人类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类脑智能是指以计算建模为手段,受脑神经机制和认知行为机制启发,并通过软硬件协同实现的机器智能。其核心在于借鉴大脑的神经网络架构、信息处理机制以及认知行为模式等,使机器能够像人类一样具备感知、理解、学习、推理、决策等认知能力,目标是让机器在信息处理机制上类脑,在认知行为和智能水平上类人,最终达到或超越人类智能水平。
2013年起,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相继启动大脑研究计划,类脑智能研究成为国际科研战场上的“兵家必争之地”,2024年《自然》期刊也将类脑智能的关键技术之一-“脑机交互技术”列为值得关注的7项技术之一。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类脑计算和脑机融合技术”、“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在这些新型未来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发展类脑智能创新原理、新材料、新技术,对于健康中国建设和我国制脑权争夺具有战略意义。
本次分会场立足国家战略新部署,聚焦我国类脑智能与材料融合创新的重点难点,特别设置两个关键议题:一是类脑智能器件的计算应用及前景,二是类脑智能器件的材料需求。这两个议题不仅回应了国家政策部署的核心内容,也契合当前国内外学术界与产业界的共同关注,旨在推动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与多层级治理体系的构建。
类脑智能器件的计算应用,是类脑智能新原理、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最终出口。目前,类脑智能器件的发展面临诸多方面的不足:大脑机制理解缺乏、硬件性能与稳定性受限、应用场景受限等。未来亟需借助活体原位测量方法、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微电子加工工艺、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等新兴技术,向真实神经过程学习、启发感存算一体的新型类脑智能器件设计及计算应用。本议题将聚焦面向真实应用场景的类脑智能理论基础、方法工具与实践案例,促进类脑智能器件产业化、医用化发展。
类脑智能器件的材料需求,是下游应用场景对上游器件设计的直观需求反馈。当前类脑智能器件构建所用的金属氧化物、传统半导体等材料,面临载流子迁移率、功耗、开关比等电学性能的不足,以及可集成性、生物相容性等应用性能的不足。未来,类脑智能与材料的融合创新亟需向真实生命体学习,以生命体启发思路建立面向类脑智能领域的材料库,为类脑器件的设计提供工具箱。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本议题将聚焦类脑智能器件应用材料的性能需求、设计筛选思路、评判标准,促进类脑智能器件材料创制的标准化与技术突破。
本分会场的研讨将为推动我国类脑智能与材料融合创新的系统化、科学化与精准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技术储备,也将为深入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和我国制脑权争夺。
“类脑智能与材料科学的融合创新”专题安排在7月13日上午08:30-12:00,专题采用圆桌会议形式(见上图);安排了2个议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围绕该议题开展讨论;任何参会人员都可以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