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7-03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发起的“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已成功举办两届。大会汇聚了千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专家学者。创新大会以“”为主线,通过圆桌对话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创新大会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及地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重点报道,为会议主办地的科技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2025前沿科学创新大会”将于7月11–13日在长沙举办,参会人员约800人(包括三十余位院士)。本次大会设置如下主题:气候变化与健康、生态农业产品功能化、生态农业过程智能化、宇宙实验室、以种适地与粮食安全、水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科技成果转化、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器官再生与纤维化、昆虫基因组与适应性进化、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挑战和机遇、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中西抗癌互鉴、矿山废弃地智能监测与再利用、地震监测及灾害防控、深空深海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挑战、异种移植的中国之路、创新药研发未来、全脑连接组与类脑智能计算前沿
全脑连接组图谱的构建,尤其是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成体为模式生物的神经元连接网络解析,正在系统性地揭示神经系统信息处理与计算的结构基础。作为连接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的重要桥梁,全脑连接组数据不仅为深入理解生物智能的组织原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证基础,更为设计兼具生物学合理性和结构高效性的类脑智能系统开辟了新的技术路径。
尽管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全脑连接组图谱为代表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从全脑连接组知识出发实现类脑计算系统的路径仍面临一系列科学与工程挑战。
●如何在巨量、复杂、异质的连接组数据中提取对认知功能具有解释力的结构特征,以及如何将这些结构特征用于增强人工神经网络的能力?
●如何结合静态结构连接组与海量的功能连接组数据,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实现从连接组(connectome)到效应组(effectome)的转化?
●如何设计兼具可扩展性与可解释性的类脑体系架构,从而突破传统人工智能在样本效率、能耗与泛化能力上的瓶颈?
国际上,类脑智能与连接组学研究已被视为引领下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战略方向。以美国BRAIN计划、BB视讯-(中国区)集团-官网欧盟HBP计划、日本日本BRAIN/MINDS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均将“连接组学与大脑功能建模”作为重要研究方向,致力于构建从神经网络结构到认知功能的系统性研究框架。我国同样高度重视该领域的发展,正持续推进神经形态芯片、全脑成像技术与多尺度计算建模等基础研究及其技术集成。
在此背景下,推动从连接组知识到类脑计算架构设计的转化,已成为交叉科学创新的关键方向。特别是结合Drosophila等模式动物的结构连接组、功能连接组与行为数据,深入解析神经网络结构与智能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对人工智能系统设计的启发意义,将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范式创新提供重要突破口。
本分会场立足国际前沿与交叉融合趋势,聚焦全脑连接组驱动下的类脑智能研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比如:结构-功能映射问题、学习与可塑性机制、跨模态信息融合与稀疏编码、具有生物合理性的层次化智能架构等。在此基础上,将重点探讨类脑智能计算驱动的多智能体社会交互理论与方法,系统分析该领域的前沿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社会交互的神经机制建模、多尺度脑模拟技术、脑启发的智能体架构设计、具身神经智能体的集体决策机制等核心议题,旨在通过计算范式变革重塑社会认知与社会决策。
“全脑连接组与类脑智能计算前沿”专题安排在7月13日上午10:30-12:00,专题采用圆桌会议形式(见上图);安排了1个议题,7个核心问题,由主持人和嘉宾围绕该议题开展讨论;任何参会人员都可以参与讨论。